“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是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主题。在意大利5月的骄阳下中国馆的金色麦浪将成为一大亮点。
“希望的田野”效果图一层平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馆设计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大型新媒体艺术装置的方式来展现“希望的田野”。“希望的田野”艺术装置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系青年教师师丹青负责设计,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协作的范例,综合了空间设计、参数化设计、电子工程、新材料、影像设计、音响设计等专业。
专门为“希望的田野”开发的参数化模拟程序
从创意研发到生产安装的一年多时间恰似从“育种”到“耕耘”的过程。该作品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3万余根人工“麦秆”组成,将中国馆与建筑空间贯穿融合为一体。位于“地展区”的“麦秆”的顶端安装有程控LED发光“麦穗”,通过高低错落和疏密分割,一根根“麦穗”成为了立体的像素,构成了成片的田野,也构成了巨大的动态影像。
第一排“麦秆”安装
观众可以从两个角度获得截然不同的体验:一是从入口处观众随坡道逐渐下行步入“田野”,行进过程中“麦秆”相对于观众逐渐升高,演绎四季的时间变化并串联起“散落田间” 的来自于中国各各省市的十余农业主题展项。二是沿着台阶走到二楼观景平台,视角由平视转成俯视,回望这片曾经走过的“田野”, 点阵的像素连成片影像覆盖整个空间演绎祖国大地旖旎风光,同时还能隐约看见后面的观众熙熙攘攘的走在“风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