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4月10日电(王嫚) 八仙桌、九大碗……作为中国传统的极具乡土特色的“坝坝宴”将于本月走出国门,亮相意大利,为世界各国友人奉上一场精彩的“餐桌上的艺术”盛宴。
2015年中国饮食设计展将于意大利当地时间4月14日在米兰蒸汽工厂开幕。届时,由重庆本地策展团队手工设计的263件饮食器皿及家具作品将出现在国际舞台。据悉,该展览除亮相米兰国际家居展以外,还将在米兰世博会和威尼斯当代艺术双年展上展出。
展览以“品味中国 牵手世界”为主题,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与四川美术学院主办,旨在向观众展示悠久的中国饮食文化历史、独特的地域饮食风貌及手工制作器皿的技艺传统。
地域特色材料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
据介绍,展览从去年10月份开始筹备,今年1月份完成。参展作品由50多位设计者设计,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主体,除此之外,还有来自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学校的作品。展览预计将于5月4日结束,并于5月11日-11月1日巡回至威尼斯禅宫(Palazzo Zen)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展品时,设计师十分注重材料、工艺以及表现理念和方式的传承与创新。无论是杯、盘、碗、碟、锅、壶等餐具茶具,还是桌、几、凳、椅等家具,均从传统中式原型出发,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材料和传统手工艺,结合当代设计观念进行再创造。
记者了解到,展品除使用极具中国文化韵味的木、竹、纸、铜、漆、石、棉以外,还大胆使用了合金材料及数码雕刻等现代工艺。
将再现中国宴饮活动的热闹场面
中国饮食设计展学术与设计主持王立端告诉记者,不同于以往大多数展览平铺直叙的展陈方式,本次展览非常注重观众的现场感受和互动。由此,在整体形式上,策展团队将263件器皿组成一件“大作品”,设定了“坝坝宴”这样一个主题。
展览中,设计师将始见于北宋、盛行于明清的八仙桌改造成特别展台,展台将按照一定的次第排列,桌面将摆满各式各样的饮食器物,形成八仙桌、器物相互独立又相互对话的新式“坝坝宴”,艺术化地再现中国宴饮活动的热闹场面。
“本次展览是餐桌上的设计,院坝中的艺术”,王立端称,展览思考了中国传统与地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国际性传播,既是对2015年米兰国际设计周和米兰世博会所提出的“可持续、饮食文化、家居生活”等全球共同关注问题的直接回应,更是以中国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设计智慧与世界对话交流的一次有意义尝试。
《舞》-综合材料八仙桌
作者:张海东
材质:木、毛线、金属
设计阐述:该作品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及民俗文化为灵感,将老式八仙桌与现代纤维艺术相结合的创作。纤维以红色为主,凸显“中国红”元素,穿插其中的纤维材料主要混合了天然羊毛线及各种人造纤维,并由金属丝等硬质材料固定造型。纤维块面以“S”形将桌子一分为二,也暗合了太极八卦的图形。材质与造型的多重选择,体现了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形态。
《四川小吃器皿》
作者:曹宇嘉、张婷
材质:陶瓷,麻绳,竹
设计阐述:四川素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的美誉,拥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四川盛产竹,此设计搭配细腻的陶瓷,精致与粗狂巧妙结合,对四川小吃的种类进行对应设计,使餐桌上能够别有一番情趣,也让人透过餐具,体味出中国饮食文化的独具匠心。
《新概念泡菜坛》
作者:杨曼羚、邹红媛、周丽雯
材质:陶瓷,木
设计阐述:泡菜本为冬日延长储存蔬菜食用期限的腌制方法,在中国人的生活和饮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几乎家家做,人人吃。即使在当代,腌制泡菜也是中国家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
本设计提取中国传统泡菜腌制的古老智慧,将古法泡菜的腌制器具进行改良,保留传统的密封方式,对泡菜坛体积大,占用空间,不易取菜,不易搬运的问题进行再设计。使之适应当下家庭人员少、节奏快,住房紧凑的居家环境。
《四季》-纸胎漆器
作者:邓莲、王立端
材质:纸、植物漆
传统漆艺极能体现“包容”二字,因材料无以高低贵贱、软硬兼施均可入漆。作者在传统脱胎漆器工艺基础上,利用廉价手工宣纸的绵软特点制作纸胎造型及形态肌理,在漆的固化下形成坚实的器物,并根据其肌理施以漆色来表达自然形态,寓意四季更迭。
《净桌》-木八仙桌
作者:吴菡晗
材质:黑胡桃木
设计阐述:在对中国传统家具的追溯与解读中感悟到了明式家具中所具有的“精进、文儒”的精神,将这种文化内涵融入传统家具再设计,在结构上追求极致简约,以“高低枨”的设计打破传统方桌四面完全对称的形式,力求放大、突出空灵的视觉效果。该方桌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