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吴祎成。8岁那年,我和爸妈参观了上海世博会。
芬兰馆、中国馆、法国馆、英国馆......这些场馆个个都极具特色,让我不出国就体验到这些国家的人文风情。其中,英国馆的种子、比利时巧克力等都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却。
吴祎成在比利时馆内
今年的我18岁啦,已经是一枚准大一萌新了哦!我时常会和朋友们聊起世博会,看着眼前我们珍藏的世博小物品,记忆的闸门再一次被打开……
吴祎成和朋友们一起收藏的世博纪念品
世博专线公交车
图中这个世博公交车模型已经陪伴我十年了。因为大面积全景侧车窗使得整车欧风十足,看起来就像是一只趴在地上的熊,所以我喜欢叫它“趴趴“。
2010年世博会期间,“趴趴“们服役世博,肩负着世博专线的重大使命,成为申城街头以及世博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和模型车同型号的世博专线公交车——2010年的沪B·D5943 (来源:巴士档案站)
爱好摄影的我,喜欢用镜头去记录城市的新变化,从中寻找上海世博会留下的印记。“趴趴”作为我重要的拍摄对象之一,这个暑假,我带上它开始了世博探访之旅。
吴祎成和外公在中国馆前
当一轴四馆的灯光亮起时,摆上模型,在灯光的照耀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十年前,回到那个盛夏的夜晚······
在上个星期,我还带着“趴趴”来到在世博会博物馆。在第五展厅的世博园区沙盘前,留下了它的身影。
带“趴趴”来到世博馆
吴祎成和朋友们在世博馆前
"趴趴"承载的不仅仅是世博的记忆,更承载着我点点滴滴的成长。在我不断长大之时,"趴趴"却在不断变老。
随着同伴的不断离开,上海仅存的世博公交家族成员日渐减少,交通行业中的世博元素也在慢慢变少。但“趴趴”型城市客车留给我们的记忆仍在。
一切都有时,正如世博会虽然结束了,但是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却根植于在我们的心中。
左图:吴祎成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右图:吴祎成在世博馆第六展厅英国馆亚克力杆前
左图:吴祎成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芬兰馆。右图:吴祎成在世博馆外广场前
世博会那年我八岁,我很荣幸能够和上海这座城市共成长!我为“趴趴”感到荣幸,因为它身为世博命,并且身处上海乃至中国迅速发展的年代。它跑着同一条路,却见证了发展着的、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
——吴祎成
编辑:刘娟
照片来源:吴祎成
相关新闻:
退伍不褪色女兵展风采|“拾忆十年·筑梦前行”征集作品展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