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石器时代的农人放下石镰爱琴海畔,青铜的锋芒开始改写文明篇章。今天我们将深入世博会博物馆“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一段青铜时代的古希腊史诗正待启封······
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爱琴海中部的基克拉泽斯群岛上,希腊最早的青铜文明出现了。岛上居民制作的大理石人物雕像成为了远古艺术的杰出代表。
公元前1900年左右,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人开始建造大型宫殿。一个可以组织和调动大量社会资源的大型权力中心逐渐形成。
公元前1600年左右,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兴起一系列王国,迈锡尼成为其中势力最大的王国,迈锡尼人可能参与的那场特洛伊之战成为了西方文学的重要源泉。
从基克拉泽斯岛民制作的抽象、极简大理石女神雕像到大兴宫殿,而具有崇尚精神的米诺斯人最终遇见《荷马史诗》中“富饶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的金面具,让我们一起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感受文物背后的人文温度了解古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如何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欧洲和现代世界。
岛屿明珠Cycladic Culture
基克拉泽斯这个名字可能来自古希腊语“圆圈”,考古证据表明岛上居民很早便与周边地区往来,这意味着航海在爱琴海早已存在。岛民们还特别擅长制作一种大理石人物雕像。这些雕像具有独特的抽象主义风格,甚至成为20世纪艺术家的灵感来源。
01基克拉泽斯岛民
MCA 的馆长尼克拉斯·克·斯坦波利迪斯认为,基克拉泽斯艺术体现着希腊自古以来“人本主义”的原则,“从这些雕像可以看出,古希腊一直都是用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神也有若干人的缺点。”
白色大理石
帕罗斯岛,格里法墓群24号墓出土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这类雕像因形似小提琴而得名,是基克拉泽斯文明早期特有的器物类型,长棒状的突出部分表示头部和颈部,人物双臂收于胸下,两侧宽的凹槽代表腰部,底部刻画有三角形耻骨。推测当时的人们可能随身携带参加祭祀仪式。
白色大理石
阿莫尔戈斯岛,徳卡提斯玛塔墓群14号墓出土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双手交叉于胸前,是基克拉泽斯文明早期人物雕像最常见造型,图中展品是其中的“德卡提斯玛塔类型”。平整的面部、三角形头部、宽阔瘦削的双肩几乎笔直的双腿以及三角形的耻骨,这种抽象主义风格甚至影响了20世纪艺术家。
棕云母陶器含杂质
锡罗斯岛,可能来自哈兰泽瑞阿尼墓葬群出土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关于它的用途,有盘子、食盐贸易的量器、天体观测仪、祭祀用品或镜子等多种说法,有待进一步考证。盘上雕刻的线条相互连接,形成螺旋形网络盘下一艘多桨无桅长船正在海中航行,船头附近还刻有鱼的象征图案
迷宫神话Minoan Culture
公元前3000年左右,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迎来了新的定居者。我们以传说中的国王米诺斯的名字来称呼他们,他们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当时拥有海上霸权。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米诺斯人开始在克诺索斯等地建造第一批宫殿建筑群,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进入复杂的社会阶段。宫殿是米诺斯社会的行政与经济中心,由官僚体系组织领导,内设各种作坊,对外贸易往来频繁。
02米诺斯人的信仰
从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900至前1700年)开始,米诺斯人就确立了极具特色的宗教祭仪,双刃斧和扬臂女神即为其中的代表。双刃斧被认为是一种宗教标识,代表米诺斯冥府女神,也有观点认为它象征着太阳从宇宙之山升起。祭祀人像则多描绘的是神的形象,如最具特色的扬臂女神就是晚期的一种标志性宗教形象。
陶
费斯托第一宫殿大废墟,第一大厅西侧(西厅)出土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
这个大型托盘外部是双斧图案,内底有错综复杂的螺旋形设计,辐射运动效果是卡马雷西风格陶器的特征之一。专家认为它的装饰处理,表明它可能是一个陈设器,而不是实用器。
陶
克里特岛,加齐出土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
这尊大型陶像内部中空,女神头部所戴王冠装饰特殊。冠冕上三个叉状条纹,两个舌状元素和一只鸟,被专家解读为代表神圣的符号,推测神像头部的开口可以安上头冠或放置鲜花,这尊神像被认为是自然女神本人的形象,或者是女祭司留下的她们在圣地服务的纪念物。雕像所展现的扬臂姿态,可能与女祭司在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动作相呼应。
青铜之巅Mycenaean Culture
公元前1600年左右,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迈锡尼人开始崛起。他们是《荷马史诗》里阿伽门农率领的英勇战士,也是大胆的商人和杰出的工程师。在迈锡尼人建造的宫殿里,国王在处理国家事务,祭司在主持宗教仪式,陶工、金匠和香水师在作坊中劳作,而书吏正使用欧洲最早的书写系统——线性文字B,在泥板上记录行政和税收明细。
03迈锡尼的王与兵
迈锡尼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围绕在其周围的社会可分为宫廷贵族、地方权贵和下层阶级三个等级。下层阶级包括农民、工匠、奴隶等。迈锡尼人武器精良,军事组织先进,战士享有特权地位。公元前15世纪,迈锡尼人逐步控制克里特岛,终结了米诺斯文明的强势地位,其统治时期标志着古希腊青铜文明的巅峰。
野猪牙
阿提卡大区,位于斯帕塔的墓室出土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野猪獠牙被缝在皮革帽子的外面,上下排列了3行,中间被水平的皮革带子隔开。当时想拥有这种头盔,需猎杀大约50头野猪,彰显出了头盔主人的英勇和力量。
《荷马史诗》对这种头盔也有明确记载:“头盔的里层,交织着许多坚固的皮条,底下是一层毡制的衬里,外层两侧巧妙地装饰着雪白闪亮的野猪獠牙。”
热门打卡点
从神话到现实
传说中迈锡尼的国王阿伽门农率领希腊联军,以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城。这个传说中的故事后来成为现代人发现早期希腊文明的突破口。
19世纪后半叶,德国商人、业余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深信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在土耳其和希腊等地进行挖掘,竟成功发现了特洛伊和迈锡尼的古城遗址。特别是在迈锡尼,他发掘出一系列黄金制品,包括著名的“阿伽门农金面具”,震惊了世界……
金
迈锡尼卫城墓园A的5号墓出土
原件收藏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复制品收藏于迈锡尼考古博物馆
在墓圈A出土的五枚亡者面具中,只有这一件展现出如此生动的面部特征。面具由厚金箔制成,其形制在史前希腊世界中是独一无二的,反映出以其覆盖面部的死者生前的实际样貌。
面具真正的主人后经证实,是迈锡尼文明早期统治阶层的一员,其所处时代比传说中阿伽门农的时代要早三百年。此复制品由19世纪知名考古绘图师埃米尔·吉列龙制作,他参与了施里曼主持的迈锡尼遗址发掘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形形色色的黄金制品,例如...
1.黄金章鱼
剪裁金饰(Cut-outs Plaques)
希腊大陆晚期青铜文化一期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
迈锡尼卫城墓园A的4号墓出土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采用剪裁工艺的金牌饰,描绘了运动中的章鱼,每只章鱼均有7只触手和圆形的吸盘,来自海洋世界的生物图案,在米诺斯文化和迈锡尼文化中深受欢迎。
2.黄金神殿
剪裁工艺牌饰(Cut-out Plaque)
希腊大陆晚期青铜文化一期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
迈锡尼卫城墓园A的3号墓出土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此牌饰为三神神殿形式,祭坛的中央和凸起的部分,放着献祭的公牛(最好的祭祀动物)角,是米诺斯文化和迈锡尼文化中宗教的神圣象征,两侧张开翅膀的鸟可能表明神灵的显形。
3.黄金狮鹫
剪裁工艺牌饰(Cut-out Plaques)
希腊大陆晚期青铜文化一期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
迈锡尼卫城墓园A的3号墓出土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两枚牌饰分别雕刻了斯芬克斯和狮鹫,学者认为,斯芬克斯起源于叙利亚地区。公元前16世纪引入克里特岛,并从那里传播到希腊大陆。狮鹫的形象和斯芬克斯相似,区别在于狮鹫长着鹰的头,而斯芬克斯则是女人的头。
参考文献:
上海博物馆编.博物馆与古希腊文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