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过大年:新年,就要“筝筝日上”

日期:02-05-2024

微信图片_20240204182612IMG_25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燕子、蝴蝶与游鱼等均有美好的寓意,世博馆在龙年新春到来之际,在公共空间展示当代艺术家陈粉丸的装置作品《对称系列-风筝》,让观众体会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同时,也祝福大家“筝筝日上”。

IMG_257

  艺术家深入考察中国传统非遗工艺,从中提炼出对称的艺术精髓,将其与现代创作思路相结合,创造出既具传统韵味又展现当代视角的作品。

IMG_258

  新年到来之际,观众可以与这件作品近距离互动,体会专属于节日的快乐。

IMG_259

  对称

  我们可能忽略了自己:

  藏在对称的身体里,

  住在对称的房子里,

  过着日复日对称的日子,

  期待着对称的情感关系,

  挥手也对称着初见与道别。

  对称,是这件装置的关键词,它是一个动词,也是艺术家提供的全新观看角度。

IMG_260

空间装置《对称系列-风筝》陈粉丸2021

特种纸、喷漆、木板、金属

  《对称系列-风筝》中包含的生物图案、风筝结构、序列感肌理、轴对称的运动方式,甚至连名字都是对称的。

IMG_261

  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层:高空的燕子、与我们并行的蝴蝶、还有水中的游鱼。风筝上覆盖着如针脚般有序列感的对称纹样,也镂空着日常创作中的对称图腾。

IMG_262IMG_263

  风筝的对称造型模仿飞行生物,是关于自然的对称。而风筝与人的关系,是一场关于控制的对称游戏。在这个人为制造的对称空间里,对称之美被高密度地并置,以至于我们都无法忽略。

IMG_264

灵感

  作品最终的样貌,很大程度源于粉丸在天津驻地考察过程中获得的有趣故事与灵感。驻地期间,她在本地考察了三个认为带有对称属性的非遗项目:

  首先是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的各个工作室,从中她发现了“门子”这个能体现对称和作坊属性的结构。将半圆的“门子”结构嫁接到作品中,片状的图腾同样可以被观众手动转动,成为粉丸一系列对称主题作品中一次突破性的成长。▼

IMG_265IMG_266

  随后是风筝传承人魏国秋老师。在对称的风筝图形里,原来还藏着重要的步骤,即腾飞前关于对称性的结构调试。风筝成为了《对称系列-风筝》作品中的结构基调,轻盈而亮丽,与剪纸的镂空形式其实十分相衬。▼

IMG_267IMG_268

  最后是老美华布鞋,在纳鞋底的手艺里,针脚的序列感和对称性出其不意地触动了粉丸。她将这些纹理类似地以自己更为惯用、高饱和度的方式,转化在了纸张之上。▼

IMG_269

  三组看似无关的考察,以对称的名义被并置,这是粉丸在驻留项目里吸收并消化出来的“高浓度对称研究”。

  于是,当粉丸把这些层叠的研究与思索,逐一拼贴在作品之上,便使之拥有了相对繁复而又具有融合感的样貌。而制作工序也是如此,纸张首先被充满序列感的彩色对称纹理填满。

IMG_270IMG_271

  再是雕刻、粘贴、安装、修复。与粉丸以往的每一间空间作品一样,纸张历经团队分隔在异地的不同人员和工艺的对称附着,却始终保持自身的属性与质感。

  中心对称、旋转对称、文字对称、情感对称、光影对称……缤纷轻盈的各种对称结构与关系,生长在粉丸的作品中,以纸张为载体,随着艺术家逐日的探索而不断诠释出新的姿态。借由创作,交出一份关于纸张、关于对称课题的阶段答卷。

IMG_272

陈粉丸

艺术家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2014年创立丸工作室

现生活工作在广州、佛山

  陈粉丸在创作上常将中国民间剪纸与当代艺术结合。她的作品以纸的媒材性为创作语言,不局限于既定载体和空间体量界限,为作品及其所在的空间赋予叙事性极强的想象力。在她看来,剪纸是技法,更是站立于当下的观念。同时,她擅长将细腻的个体经验与公众记忆相结合,在创作中寻求集体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