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即将告别清秋最美的10月,迎来渐入寒冬的11月,时光匆匆,愿你不负最好时光。
11月印章设计共4枚,包括一枚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好莱坞馆参观券印章、一枚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苏联国家馆印章、两枚上海世博会展馆印章——阿联酋馆和尼泊尔馆。
摄影:袁稷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好莱坞馆参观券印章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好莱坞馆参观券印章(尺寸:60mm×40mm)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成为美国电影业展示整体阵容的大秀台。大牌明星和导演每天都在60英尺的“戏台”上实地拍摄电影;3个演播厅里可以看到电影摄制和录音剪辑的整个流程;40多个国家的制片商和业余爱好者作为世博会的客人前来拍摄新闻。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苏联国家馆印章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苏联国家馆印章(尺寸:60mm×40mm)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建筑师波索金(Mikhail V. Posokhin)设计的苏联馆,以两个V字形柱支撑了一个巨大的屋顶。这个巨构以简洁的形式和力度,展现了大国气势。
上海世博会阿联酋馆印章
上海世博会阿联酋馆印章(尺寸:60mm×40mm)
上海世博会阿联酋国家馆的创意源于持续改变的流动沙丘。阿联酋的自然环境与野生动物在阿联酋人的文化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沙丘更是将古代和现代阿联酋人的生活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上海世博会尼泊尔馆印章
上海世博会尼泊尔馆印章(尺寸:60mm×40mm)
上海世博会尼泊尔馆主题为“加德满都城的故事——寻找城市的灵魂;探索与思考”。尼泊尔馆以大型佛塔为主体,建筑周围环绕有数个具有代表性的、以环保材料建造的尼泊尔民间房舍。展馆截取了加德满都在两千余年历史中作为建筑、艺术、文化中心的几个辉煌时刻,通过建筑形式的演变展现城市的发展与扩张,探索它的过去和未来。
编辑:刘娟
摄影:袁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