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ào》
跨界融合舞台剧
改编自《雷雨》
中国舞蹈家协会“培青计划”委约作品
即将开演
9月2日19:30
9月3日14:00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 大剧场
曹禺之于《雷雨》
曹禺这个名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如果不熟悉的话,那你可以关掉本推文了。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先行者之一,即便在过世21年之后,“曹禺”二字依然不过时。
曹禺不仅在中国大陆戏剧界受人尊重,甚至在整个华文戏剧圈都享有很高的声望,香港、台湾、新马地区的剧作者,都以他为典范。
他自幼接受传统戏曲的熏陶,尔后接触“文明戏”,广泛阅读包括莎士比亚、易卜生、奥尼尔在内的西方戏剧作品,
他在1933年写下《雷雨》,并于次年发表。这不仅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作品,更被视为中国戏剧成熟之标志。
《雷雨》表面看起来是个讲“爱情”的故事,但是短短二十多个小时里发生的事情,通过两个多小时的舞台呈现,八个剧中人物,竟然讲述了两个家族近三十多年的恩怨。
我相信,大多数人对学生时代语文课上,念《雷雨》的时候,周朴园、繁漪、四凤、周冲、鲁妈、周萍、大海、周贵等八位人物形象印象深刻。
也必定对尾声的时候,一声巨雷难以忘怀。
作为话剧的《雷雨》,在三十年代就在日本演出过,四十年代曾被台湾、韩国和越南的戏剧人改编后搬上舞台,到了五十年代,则走得更远,不仅被新加坡等南洋地区的戏剧团体搬上舞台,更远赴苏联演出。
周莉亚之于《yào》
周莉亚的名字,对于戏剧圈的朋友来说,是陌生的。
但是,周莉亚在舞蹈界的出众,是没有人不肯定的。从第八、九届的“桃李杯”,到第十三、十四届的“文华奖”,奖项是对她作品的肯定,但是更重要的是,从《骑楼晚风》、《沙湾往事》等作品开始,她的舞剧作品,越来越受到舞蹈圈以外的普通观众的赞赏。
舞剧不同于舞蹈之处,在于融入了叙事的成分;但是本质上还是“舞导”,而不能被归为“戏剧”,因为“故事”只是跳舞的由头。
在《yào》这个作品里,周莉亚则走得更远,在舞蹈之外,融入了话剧和戏曲的部分,不再将“舞台语言”限于“肢体”表达。
更重要的是,《yào》虽然取材于《雷雨》,但并非是对后者的重排或改编,而是围绕繁漪,又抽取了周萍和四凤这两位关键角色,用三种艺术形式,更深入地剖析了三个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
一个“yào”,是对《雷雨》原作中,病态人情关系的解构,是“药”的出口;又是对其中情欲也好,利益也罢的一出解答,是“要”的欲望。
三个人物之于四位演员
周萍 · 黎星
在温柔陷阱的边缘起舞
周萍是《雷雨》中周公馆的大少爷,先后爱上继母与亲生妹妹,在自己的优柔寡断与命运的冷酷戏谑中走向崩溃与灭亡。
黎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以自由舞者的身份活跃于舞台的黎星,将在舞蹈剧场《yào》中重塑周萍,这位年轻的舞者十分热衷于探索艺术跨界的更多可能性。在舞蹈剧场《yào》中,他没有台词,无法呐喊,只能把内心的挣扎融汇于最能感染观众的、撕心裂肺的肢体语言中。
蘩漪·李铮+李艳
“话剧”与“舞蹈”的双生花
蘩漪,这位周公馆的女主人、也是周萍的继母与恋人,她像是被困在笼中的金丝雀,挣脱不开伦理与命运的束缚,又有着孤注一掷的决绝,哪怕离开牢笼就无法生存,也要放手一搏。
《雷雨》中只有一位蘩漪,舞蹈剧场《yào》中却出现了两位。这是舞蹈剧场《yào》送给观众的“惊喜”,也是艺术的跨界与拔高。
两位蘩漪分别用话剧、舞蹈的形式,解构、重塑这一角色,将这个时时刻刻需要吃药、却无法医治内心之痛症的“病人”立体地展现在舞台上。
在作品《yào》中,蘩漪这一角色分别由李铮和李艳两位扮演:
李铮,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曾参演电视剧《乞丐大掌柜》、电影《藏地情歌》、《死亡笔记》。
李艳,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曾获得第8届全国舞蹈比赛金奖、全军舞蹈比赛金奖的青年舞者。
话剧演员喊出繁漪所想要呐喊的话,舞者则“说出”繁漪所不能道出的内心独白。
四凤·吴熔秀
从“戏曲”中莲步轻移而出
四凤是《雷雨》中最无辜的角色,也是青春与美的象征。
然而好花美丽不常开,《雷雨》中的四凤成了命运魔咒之下最惨烈的牺牲品,她的毁灭,也是对所有观众内心最柔软之处的致命一击。也正印证了那句话“所谓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yào》中的四凤,却是一位兀自美丽着的“局外人”,这也是送给观众的一丝慰藉。
京剧荀派艺术继承人、专工花旦的吴熔秀,曾在2005年、2008年赴日本、德国、瑞士演出,曾参演电视剧《烈焰》并担任戏曲指导、担任大型戏曲综艺栏目《国色天香》节目编导、演员指导。她用戏曲重塑四凤,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东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