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博物馆周#活动由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非政府组织“文化发展促进网络”(Culture for Causes Network)发起,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网络社交媒体活动,旨在提升博物馆趣味性与吸引力、增进群众与博物馆关系的交互性。来自75个国家的3500多家博物馆和文化团体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为期七天的集中信息发布与互动。
2017 年#全球博物馆周#首次登陆中国,今年我们将献礼“女性与文化”,并且选择了#博物馆与美食#、#博物馆与运动#、#博物馆与音乐#、#博物馆故事#、#博物馆与图书#、#博物馆与旅行#、#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七个主题加以诠释。
2017.6.19—2017.6.25,七天,七个主题,七个话题标签,分享您了解的博物馆行业关于女性与文化的故事。为此我们采访了博物馆行业的女性从业者,分享她们所了解的女性与文化的故事,今天我们分享的是世博会博物馆馆长刘绣华的专访。
刘绣华:世博会博物馆馆长
Q:馆藏中有没有一件和女性有关的藏品让你印象深刻?
刘绣华:我们在世博会博物馆基本陈列中选择了大概三千件馆藏品上展。其中有一件藏品非常特殊,与女性有关,一个Lucy的人类的骸骨,是当时埃塞俄比亚馆捐赠给世博馆的一件珍贵的馆藏。
这个藏品特殊地方有三点:
· 首先,Lucy虽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个考古学家在东非大裂谷埃塞俄比亚地区发现,但是原件收藏在美国某博物馆。埃塞俄比亚政府通过两国、三国之间的沟通和协议,把全球仅有的五件复制品其中一件捐赠给了世博会博物馆。这是以实物传承世博遗产、保留世博精神、延续世博效应的生动的案例,所以这是一个关于来之不易的展品与捐赠者互动的一个故事。
· 第二点,这个展品本身也是文物收藏界比较珍贵的、有代表性的展品。经考证,它是首个直立行走的人类的骸骨,还考证出来是以前一位二十到三十岁年轻女性的骸骨,有曾经生育过孩子的记录。Lucy骸骨的发现证明了人类直立行走的起源是在非洲,把人类历史的起源定位在非洲。所以当时发现这个藏品的时候,激动的考古学家放起了当时美国的一首流行音乐Lucy shinning in the sky这首歌,所以把这个骸骨取名为Lucy。这也是人类近代文明考古史上的巨大突破,是人类物种的起源与进化的重要考古发现。而且作为全球仅有的五件复制品之一,其在藏品收藏界也具有特殊性。
· Lucy展品的第三个意义就是其所在展厅,我们叫做“世界文明”,布有各国捐赠给我们的藏品。我们策展人的理念是看到四大文明古国的传统的文明和现代文明进展融合延续。在世博会这个平台上,可以说Lucy这个人类的老祖母,她的子子孙孙从非洲走向五大洲四大洋,不断繁衍生息,推动人类文明文化的一个继承。我们世博会博物馆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策展理念,来显示我们的博物馆是一个文明的容器。
如果说世博会是近现代文明的记录者和传承者的话,我们作为世博会的官方博物馆也希望用有形的这样的容器来讲述无形的世博会文明文化精髓的这样一个文明的容器结合在一起。所以我觉得这一与女性有关的展品对于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
Q:如果要策划一场和女性有关的展览或者教育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刘绣华:综观世博会160多年的发展,它跨越了许多维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说到这样的展览,可以做世博会与女性。
在160多年的世博会的历史中,有关女性的题材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策展:
· 第一个维度是世博会上著名的女性。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在英国1851年首次世博会上,她是最早的推动者和最终的奠基人。当时正是大英帝国最强大的时候,她希望举办世博会来召集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来展示他们国家工业革命的成就。在首次伦敦世博会上,也有许多创新的亮点,包括它的新的建筑物以及它在工业革命时代的新的发明与创造等等。比如伦敦世博会结束之后用它创收的资金购买了南肯辛顿区,建造了后来众多的博物馆的机构,使南肯辛顿区变成了一个文化教育基地,比如现在著名的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以及帝国理工大学,都是世博会的遗产。还有我们所熟知的美国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她在其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曾经写到她去芝加哥世博会的故事。组织者邀请她并给她特殊的荣誉参观了个别的展馆、亲自触摸了其中的一些展品来领略这一盛大的博览会展出的内容和对人们生活里面带来的一些情感。这都是世博会上的著名女性的故事。
· 第二个维度,在世博会上的发明与女性的生活与成长。比方说在我们展览里面展示了世博会近代的发明创造和新的生活方式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其中跟女性息息相关的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洗衣机,通过世博会进行推广,把妇女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还有挤奶机,那是1860年代在英国伦敦世博会上展示的挤奶机。其实现在来看,过了一百多年之后的挤奶机与原来的挤奶机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只是更新了一些材料和零部件,但是它的原理以及它把妇女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创新早在世博会上已经找到了起源。比如说打字机通过世博会的展示之后得到推广。打字机把商业活动的中心从工厂厂房转移到了办公室,也让女性能够走进办公室,通过打自己参与到商务流程的运作之中来。今天我们这么多职业女性能够从家庭走向社会、走向工作、走向劳动自立自强,打字机就是一个很好的生动的案例。这些都是世博会著名的发明创造对女性生活的改变。
· 还有第三个维度,世博会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跟女性也有关系。比如说大家熟知的美国自由女神像,它首次展出就是在巴黎世博会。它是由著名的钢铁建筑设计师埃菲尔先生亲手参与设计创造的。它在巴黎世博会亮相不久之后就作为友谊的礼物由巴黎政府为了美国举办1876年的费城世博会送给了美国。费城世博会是为了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而举办的,所以这是法国选取自由女神像作为礼物进行赠送的象征。
· 最后有一个维度是世博会也推动了一些女性运动与解放,比如在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召开了许多国际会议,其中有一个就是国际妇女大会来讨论如何让两性更加平等、如何保障妇女的劳动权、工作权和获得更多的尊重。所以这些题材可以成为未来教育或者临展策划的素材。
Q:今年#全球博物馆周#献礼“女性与文化”,并且选择了#博物馆与美食#、#博物馆与运动#、#博物馆与音乐#、#博物馆故事#、#博物馆与图书#、#博物馆与旅行#、#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七个主题加以诠释,你会选择哪个主题?有什么博物馆故事与我们分享吗?
刘绣华:我会选择#博物馆故事# 这一个主题,其实也就是我们世博会博物馆的一个故事。我们的博物馆故事有四个维度:
· 第一个就建筑工程来说,它是个超级工程,现在也是上海浦西地区最大的博物馆。里面采取了很先进的空间布局流线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设计理念。关键是我们“欢庆之云”这样大型多杆交汇异形壳空间在中国和社会上都是难得,也可以说是最大最特殊的。
· 第二个是我们博物馆的展陈很特殊,是由中国、意大利、西班牙三国联合团队来做的。所以我们的展览融合了欧洲和中国的策展理念,是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一个体现。
· 第三点,我们世博会博物馆是面向未来的,除了讲过去的历史,正在进行的每五年的世博会我们要忠实地记录并传承,达到一种延续效应。而且,世博会也是看未来的一个窗口,我们也希望作为世博会的博物馆,能把未来前瞻性的思考、一些新的科技、有趣的一些具有引领性的新发明、新思路、新创造物、新产品、新技术等等通过生动有趣和文化的包装逐渐显示出来。
· 最后一点是由于我们世博会博物馆是国家第一个国际型博物馆,它是国际展览局170个国家成员共同进行世博文化交流的平台,所以我们博物馆也发挥了许多国际组织的功能,希望真正打造成一个设计创意类的博物馆和面向市民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我们对于博物馆未来发展定位有几个关键词:世界之窗、创意之源、未来之梦。希望来我们博物馆参观的观众能够感受我们世博的魅力,领受一下我们世博会博物馆这个全新的刚刚开放的这样一个新建的文化设施、精美的形态和布局流线科学合理的状况。我们也很欢迎各界、博物馆、展览界和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们来我们这里交流,讨论未来的合作。也期待大家来我们这里共同欣赏这些精彩的世博故事。